2023年7月8日星期六

旅遊提示 Travel Reminder ( 繁體 )

2023/06/26 

() 旅遊前的準備 

學校放暑假,許多家庭都準備出外旅遊。 能夠預先計劃,就可以避免行程被耽擱或出現問題。 若果護照在 6 個月內期滿,就要儘快更新,從年底開始將可以在網上申辦。 決定目的地後要查詢當地是否需要預先申辦入境簽證。 搜尋關於當地的民生資料,例如住宿、交通、醫療設施、治安,購買可靠的旅遊保險。 參考疾控中心的旅客健康資訊,或到家庭醫生或旅遊診所詢問旅遊目的地是否有疫情,和需要注射的額外防疫針。 家庭醫生可以幫助檢討過去的疫苗注射紀錄,察看是否需要補加注射或注射加強劑,例如預防破傷風、白喉和百日咳的疫苗。 最少注射一劑二價預防新冠狀病毒的疫苗。 

到非洲或南美洲旅遊,需要按地區性的疾病注射適當的防疫針。 黃熱病是經蚊叮咬傳播的病毒感染,因為病毒侵襲肝臟,可以導致黃疸。 疫苗必需在特定的旅遊診所接種,9 歲以上的兒童和較年長的人士可以注射一劑,但需要等待 10 天後才能夠生效。 傷寒或腸熱是較嚴重的沙門氏菌感染,在非洲和南亞較為常見。 兩歲以上的旅客可以在出發前一週或較早接受單一劑注射。 甲型肝炎亦是經過被糞便污染的食物和水傳播,一歲以上的人都可以接種預防甲型肝炎的疫苗注射。

() 旅遊前的健康評估 

旅遊前的健康檢查要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份是檢討旅客的病歷和評估旅遊的風險。 考慮目的地的狀況,例如新冠病毒的控制、食物和食水污染、昆蟲傳播的感染、經血液或性接觸的疾病。 平衡感染的風險、個人的意願、接受防疫注射和服用藥物的費用。 例如黃熱病疫苗每一劑收費約 $200,腸熱針約為$70 

醫生需要察看旅客過往的病歷,包括服用的藥物、現在的狀況、和過敏紀錄。 旅客需要配備足夠的藥物在旅途期間服用來維持病情穩定。 過往接種的疫苗和當地需要的防疫注射。 衡量旅客的個人狀況,例如懷孕、哺乳、近期的病症或手術、過往嚴重的病症和免疫功能、年歲和行動的能力,是否能夠適應旅遊的變動。 近年非常流行郵輪旅遊,因為適合大部份的旅客;但人多聚集,仍然有感染疾病的風險。 若果有突發的病症,醫療和運送就醫的費用相當昂貴。 許多旅客都會飲食過度,難以節制。 

醫生亦需要根據旅客的個人病歷作出建議,例如患有嚴重心肺疾病或近期動過大手術,必需在情況完全穩定後才適宜長途旅遊。 曾經心臟病發亦需要等待痊癒和穩定最少 3 週以後才適宜乘搭航機。 在出發前要做一個詳細的體檢。 

() 旅遊期間的預防性治療 

除卻注射疫苗,旅遊期間仍然須要小心飲食,和避免一些高風險的活動和行為。 搽防曬霜可以減少紫外光對皮膚的損害。 噴灑防蚊液可以減少被蚊蟲叮咬傳播疾病。 先搽上足夠的防曬霜,收乾後再噴上防蚊液。 

到熱帶瘧疾較多的地區旅遊,例如非洲、南亞、中南美洲,建議在出發前一天開始服用預防瘧疾的藥物,旅遊完結回家後再多服用一天。 預防瘧疾的疫苗已經開始在疫區使用,保護高危的兒童。 熱帶旅遊期間出現腹瀉,大部份都是因為病菌或病毒感染,若果補充足夠水份和服用止瀉藥物仍然未能夠抒解症狀,可能需要服用抗生素。 但服用抗生素須然可以縮減腹瀉的程度和時間,但亦可能刺激腸胃,擾亂腸道的細菌組合,和導致抗藥性細菌出現。

旅遊期間若果有高風險的性行為,可以預先每天服用抗愛滋病毒的藥物,例如 Truvada,可以減少受到感染的機會。 近年亦有試驗提供抗生素 Doxycycline 給與高危的人,可以減少梅毒和衣原體感染,但長時間服用抗生素亦有不良反應。 在旅遊期間參與難度高和風險大的運動和活動,若果意外受傷,醫療的費用相當昂貴,必需預先購買旅遊醫療保險。 

() 適應時差 

睡眠和覺醒是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習慣和規律,中樞神經會根據生理時鐘幫助調節睡眠,在臨睡前釋放出增加睡意的神經分泌,例如松果體會因為黑夜分泌較多褪黑激素。 正常生活養成的習慣亦會在恰當時間準備睡覺。 

乘航機旅遊,可能超越多個時區,但生理時鐘仍然按原地的時間運作,就可能出現時差的症狀。 若果時差超過 4 個小時,就會有明顯的感覺。 時差越大,需要適應和恢復正常運作的時間亦較長。 

時差症狀包括難以入睡和提早覺醒,以致睡眠不足,日間感覺疲乏。 日間有睡意;注意力、記憶、思考和反應能力都會變得較為緩慢。 部份人可能感覺渾身不適、情緒不穩定和煩燥。 胃腸的運作亦受到影響。 

較長途的旅遊,在出發前數天可以稍為調節睡眠的時間到為接近目的地的時間。 出發前要有足夠的休息,抵達後若果是日間,可以保持活動,等待晚間才睡覺。 若果在晚間出發,登機前先進餐,登機後就不要再被吵醒進食。 在航機上避免喝過多酒或服用安眠藥,麻醉狀況下正確的睡姿可能對靜脈做成壓力,增加血栓凝聚的機會。 多做一點伸展手腳的運動。 

() 減輕時差症狀的藥物 

要擺脫時差的干擾,儘量接觸陽光和晚上睡覺時要保持黑暗,讓中樞神經按光度調節睡眠。 許多旅客都要求醫生處方安眠藥幫助適應時差,經常處方的安眠藥,例如 Lorazepam,有壓抑大腦活動的功能,鬆馳和促進睡眠。 服用後两小時藥力達到最高峰,但瞌睡的感覺可能維持到日間。 若果服用超過一個月可能變得依賴,長期服用會產生慣藥性,停服時會出現脫癮症狀,不能入睡,感覺緊張和惶恐,心跳加速和顫抖。 Zopiclone 是另一種常用的安眠藥,增加大腦分泌 GABA,產生鎮靜和鬆馳的感覺。 短暫的副作用包括口乾和苦澀,眩暈和腸胃不適。 久服可能成癮,而且會影響思考能力和出現幻覺。 

褪黑激素 Melatonin 沒有麻醉作用,不用配方購買。 人體在夜間會自動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有寧靜心神和幫助縮短進入睡眠狀態的時間。 褪黑激素的分泌和作用會被強光干擾,例如睡前看手機。 少數人服用後可能有頭痛、眩暈、噁心和睏倦的副作用。 

甘氨酸鎂是用來補充鎂的需要,例如身體不能夠吸收或流失過多。 部份人服用後有鬆馳神經和肌肉的感覺,幫助進入睡眠狀態,可以在睡前半小時服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