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9日星期三

熱帶傳染病 Tropical Infectious Dieases (繁體)

2023/04/10 

() 熱帶常見的傳染病 

隨著疫情解禁,許多人都出外旅遊,熱帶和南半球更成為避寒的旅遊熱點 北美洲因為有一段寒冷的時節,昆蟲停止繁殖,數目較低。 在長時間溫暖燠熱的地方,加上潮濕,昆蟲滋生迅速,成為傳遞疾病的媒介。 蒼蠅和蚊可能攜帶傳染病的寄生蟲,細菌或病毒。 傳染的途徑通常是在叮咬吸血時注入皮下的血液。 寄生蟲亦可以經過污染或未經消毒的食物和水傳播,或經過破損的皮膚入侵。 

因為旅遊和公幹,許多疾病亦跨國界出現,包括愛滋病、瘧疾、肺結核、霍亂、南美錐蟲病、黃熱病、登革熱、其他呼吸道和性傳播疾病,部份並沒有預防的疫苗和妥善的治療方法。 隨著環境的變化和全球氣溫升高,熱帶疾病可能漫延到北美洲和地中海的南部,近年發現少數近似食肉菌的創傷孤菌感染。 

自從 1975 年開始醫學院引進熱帶疾病作為傳染病學科的修讀項目。 研究亦發展了多種有效的藥物,例如用於治療絲蟲病的伊維菌素,和對抗瘧疾的青蒿素綜合療程。 推行一些預防性的措施,例如晚間使用防蚊的紗帳。 去除濕地和引入自然蚊的植物或生物。 在衣服或蚊帳上噴灑防蚊液。 在貧困的社區,因為孩子赤腳走路,許多出現足部的沙蟲感染。 

() 熱帶病毒感染 

在熱帶地區出現的病毒感染,有經昆蟲傳播的病毒,例如登革熱和黃熱病。 其他病毒,例如愛滋病亦起源於中非洲,漫延到世界各地。 輪狀病毒感染亦經常導致大規模的感染。 伊波拉病毒傳染迅速死亡率接近 50% 或以上。 1976 年在非洲剛果伊波拉河鄰近的村落,發現首宗感染案例,之後間歇在非洲不同的地區爆發疫情。 因為病情險惡,其他國家都致力阻止病毒流入境內在疫區採取嚴格的隔離措施。 伊波拉病毒開始時可能是經野生動物傳染給人類。 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媒介是直接或間接接觸或吸入病人的分泌物和體液,嘔吐物、糞便、尿液、口水和精液。 

病毒侵入身體後通常在 2  21 天後才出現明顯的症狀。 除卻高燒、會感覺頭痛、肌肉痛、咽喉痛和非常疲倦。 隨著會出現嘔吐腹瀉、皮膚出疹、嚴重的內外出血,例如牙肉出血,和腸道出血。 腎臟和肝臟功能衰竭。 伊波拉病毒的感染症狀和其他嚴重感染相近,確診的方法是抽取血液或口水分泌化驗,但處理樣本必須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以免傳播病毒。 治療主要是維持生命,補充體液和抒解症狀。 近年已發展了對抗病毒的單株抗體。 2020 年推出兩種預防伊波拉病毒感染的疫苗,綜合疫苗可供 1 歲以上的人使用。 

() 熱帶細菌感染 

霍亂病在已發展的國家很少出現,但在生環境欠佳,缺乏清潔食水的貧困國家,仍然經常導致突發的疫情或持續的傳染病。 霍亂可以由多種霍亂孤菌引發,個別菌種致病的嚴重程度不同;可以導致輕微或非常嚴重的腹瀉症狀。 霍亂孤菌通常是經過被帶有病菌糞便污染的水源或食物傳播,未經烹煮的貝殼類海產亦可能帶有病菌。 若果能夠注意衛生和保持距離,人傳人的機會不大。 

病從口入,霍亂孤菌進入腸道之後,數小時至 5 天內就會出現嚴重的嘔吐和腹瀉,導致大量水份流失,可能高達 10  20 公升。 若果不能夠適當補充和治療,可能導致危害生命的脫水和鹽份流失,陷入休克狀態。 確診的方法是取得糞便做養菌測試。 輕微的腹瀉可以經口服補充水份、鹽和糖份,嚴重的腹瀉就要迅速大量輸液,補充和平衡電解質和血糖。 抗生素治療可以減輕和縮短病程。 

若果準備非洲、中非和南非洲、南亞疫區旅遊或工作,可以在出發前服用兩劑 Dukoral 疫苗,第一劑出發前 6 週服用,第二劑在出發前 1  2 週服用,預防霍亂的功效達到 85%,並且可以減少其他熱帶腹瀉症狀。 勤洗手、飲用安全的樽或罐裝飲品、吃煮得全熟的食物,可以減少病菌入侵。 

() 瘧疾

寄生蟲寄居在其他生物之內或外層,從而攝取營養,生長和繁殖。 寄生蟲包括較原始的單細胞生物,例如變形蟲和鞭毛蟲,與及多種體積較大的蠕蟲,可以長達一米 

瘧疾仍然經常在熱帶地區肆虐,95% 疫情出現在非洲。 2021 年全球有近 2.5 億瘧疾病例,超過 61 萬人因為染上瘧疾而死亡。 其中 80%  5 歲以下的兒童。 帶有虐原蟲的雌蚊通過叮咬將寄生蟲傳給人類。 共有 5 種常見引發瘧疾的寄生蟲,惡性虐原蟲和間日虐原蟲為害最大。 北美洲發現的瘧疾個案多數是在出外旅遊時被毒蚊叮咬假期後回家才發病。 

蚊蟲叮後注入瘧疾原蟲之後,通常在 10  15 天內出現症狀,例如發燒發冷、頭痛、肌肉痛和渾身不適。 部份人有嘔吐腹瀉症狀。 虐原蟲在肝臟內孵化成長,再進入血液,侵入紅血球內分繁殖,成熟後釋出血液再感染其他紅血球。 當大量紅血球被破壞,可能出現貧血和黃疸徵狀。 

及早發現可以儘早開始服用抗瘧疾的藥物,因為近年虐原蟲對以往慣用的藥物出現抗藥變化,現時最有效的藥物治療是青蒿素聯合療程。 到疫區旅遊的人士都鼓勵服用預防感染的藥物,直至離開後的一週。 預防瘧疾的疫苗仍然在研發和試驗階段。 

() 寄生蟲患 

在較為貧困的熱帶地區,除卻瘧疾和愛滋病,估計數十億的人口都有寄生蟲患,例如蛔蟲、鉤蟲和鞭蟲統稱為經過土壤傳播的蠕蟲。 寄生蟲大部份寄居在腸道之內,成長之後大量產卵,經糞便排出,存活在土和污染的水中經人手接觸帶進口腔和胃腸。 其他寄生蟲會感染牲畜若果進食未煮得熟透的肉例如豬肉或內臟,亦可能導致感染。 鉤蟲的幼蟲存活在泥土之內,可以穿破皮膚進入體內。 兒童較多受到感染。 是傳播盤尾絲蟲的媒介,黑叮咬受到絲蟲感染的人除卻吸取血液,幼蟲亦會被吸納。 幼蟲在黑體內成長,黑再叮咬其他人時就會注入幼蟲,幼蟲在皮膚下結成腫塊,繼續成長產卵和漫延。 

腸道的寄生蟲通常可以經檢查糞便發現,或經腸道窺鏡證實。 寄生蟲開始侵襲腸道可能引發發炎反應出現絞痛和腹瀉症狀。 若果寄生蟲在腸道內大量繁殖滋生,就會吸取血液和養份,導致貧血和影響兒童的發育成長。 因為嚴重營養不足,腦部的發育亦可能出現障礙。 預防寄生蟲感染是要從促進衛生開始,清潔食水和煮沸,不要進食未經煮熟的肉類和植物,例如西洋菜。 避免在有糞便的泥土上赤腳走路。 但在貧困和衛生環境欠佳的地區,基本的食水和食物供應都未必足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