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9
(一) 三伏天冬病夏治
每年夏季的 7 月中旬至 8 月中,是節氣中的三伏。 三伏天通常是全年最懊熱的時間,伏的意思是陰氣被陽氣壓制在地下,若果住在有地窖的房屋之內,這種感覺不會陌生。 初伏的第一天由 7 月 11 日開始,共 10 天。 中伏是 7 月 21 日至 8 月 9 日,共 20 天。 末伏是 8 月 10 日至 8 月 19 日。
中醫的理論倡議冬病夏治,在春夏時間培養陽氣,可以溫腎健脾、散寒祛濕,減少秋冬寒冷季節時感染風寒的機會;可以改善體質和保持健康。 並且要提醒一些體質較弱,抵抗力較低的人士,不要進食過多生冷瓜果,冰鎮飲料和長時間逗留在冷氣空調的環境之內,以免陽氣虛耗而致病。
以往中醫在三伏天會為病人在特定穴位上貼上溫灸的藥貼,但因為部份人產生皮膚過敏反應,現在較多採用艾灸的方法。 選擇的穴位和頻率要根據病人的體質設定。 進行艾灸前後要注意補充水份。 有感染症狀和發燒不宜艾灸。
運動和保健不要局限於一個季節,必須全年持續。 年長和身體較為虛弱的人士,若果能夠在溫度適中的晴朗日子出外走動和曬一會太陽,對身心都有益處。
(二) 艾灸
中醫學除卻草藥的研究和運用,經常會採用針灸和艾灸的治療方法。 艾灸是用艾葉搗碎做成的艾條點燃後溫炙穴位的治療方法。 艾點燃後有濃烈的氣味,有辟蚊蟲的功效,但少數人吸入後可能有過敏反應。 加上碳化過程製成的無煙艾條氣味和煙都會減少,但熱力亦相應下降。 傳統的艾條仍然比較容易使用。
中醫認為艾灸可以防病和治病,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免疫能力、和整體的運作功能。 溫灸的穴位要根據症狀需要設定。 冬病夏治的療程以往通常在三伏天進行,希望能夠減少呼吸道疾病、風濕症狀、和慢性的胃腸不適。 採用白芥子、肉桂、細辛、生薑汁製成的藥貼。 因為部份人貼上後皮膚可能變得紅腫和出現過敏反應,近年較多採用艾灸的方法。 經常選用的保健穴位包括足三里 (在小腿外上側)、關元 (肚臍下)、神闕 (肚臍)、中脘 (肚臍上)、合谷 (手的虎口)。
西方的研究發現燃燒艾條可以產生高熱,溫炙皮膚可以在皮下達到攝氏 56 度的溫度。 腹部選用的穴位相應大動脈支流分义到腹腔動脈和下腹左右骼動脈的位置。 足三里鄰近膝關節,合谷是神經聚匯點。 日後將會有更多的研究探索和引進新的治療方法。
(三) 涼茶和西瓜
涼茶是一種用傳統草藥熬製而成的飲料,在廣州、香港和澳門地區非常流行,而且有紙盒和罐裝,在超市都可以購買。 涼茶有多種不同的配方,例如二十四味、五花茶、沙溪涼茶、雞骨草、夏桑菊,效用各有不同。 涼茶在南方流行,是因為藥性較為寒涼,認為有消暑解熱毒的功效。 但涼茶畢竟是藥,不能隨便濫用,而且要配合個人體質和症狀,對症下藥,更不能當作保健品長期飲用。 近年研究發現夏枯草可能壓抑免疫功能,和刺激肝臟。 中國並且列出 52 種可能致癌的植物,不宜服用。 年幼兒童、懷孕婦女、年長人士,尤其是患有長期病症,已經服用多種藥物,要避免飲用涼茶。
消暑解喝除卻清水以外,許多人都會選擇西瓜。 西瓜含有 91% 水份、7.5% 糖份,每 100 克熱能 30 Calorie。 西瓜含有瓜氨酸 (Citrulline) 和蕃茄紅素,是天然的抗氧化劑,鉀、鎂和多種維生素。 西瓜的纖維和水份,可以幫助消化。 但西瓜也不能吃得過多,因為會導致脹氣、腸胃不適和腹瀉。 西瓜含有高糖份,而且容易吸收,患有糖尿病的人士若果吃得太多,會導致血糖標升。 腎臟衰竭的人士,吃西瓜過多會導致鉀質過高,影響心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