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2日星期一

高溫與健康 Heat Related Health Concerns (繁體)

2021/07/05 

() 應付熱浪的醫療措施 

本省 6 月底熱浪侵襲,導置數百人死亡,其中許多是獨居長者。 須然新冠病毒的感染數字下降,但到訪急症室的人數卻大副增加,因為輪候的空間有限,但外間日曬下太過炎熱,只有容許病人戴上口罩在較擠迫但有空調的環境下等候。 在熱浪期間,嚴重中暑的病人陷入昏迷和體溫迅速攀升,需要迅速降溫、補充水份、維持呼吸和足夠的氧氣供應,深切治療部又再次變得繁忙。 

為了減輕醫院急症室的負荷,急症室的總長建議 65 歲以下的中暑病人,若果神智清醒,體溫在攝氏 39 度以下;可以到急症診所接受診治。 診所可以經由飲用的方法補充水份,或輸液。 體外冷敷和吹風扇降溫。 若果病人體溫能夠回落到 37.5 度,神智保持清醒,血壓和脈博穩定,尿液排泄正常,就可以回家休息,但要有適當的地方避暑。 觀察兩小時後神智、體溫和身體狀況仍然不穩定的病人,就需要送院繼續觀察和治療。 

減少中暑,穿著輕便、淺色的鬆身衣服,避免外出接觸猛烈的太陽和酷熱的環境。 若果家內氣溫太高,日間可以到圖書館、購物商場、市政府亦安排了一些避暑的社區中心。 

() 高體溫症狀 

當身體產生的熱量不能散發,或環境溫度過高,就會出現高體溫症狀。 初期症狀可能只是大量出汗,頭腦昏亂和感覺虛弱,但若果不能夠儘快補充水份和降溫,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熱中暑。 () 熱痙攣是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工作、活動或運動,大量出汗以致水份和電解質流失,體內的鈉和鉮失去平衡,引發肩膊、大腿和腹部的肌肉抽搐,必需儘快轉移到陰涼的地方,和適當補充鹽、糖和水份。 若果症狀持續超過一小時,就要找醫生診治。 () 熱衰竭亦是因為出汗過多,未能夠及時補充,血液循環受到影響。 病人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血壓下降和脈博微弱。 體溫上升但不超過攝氏 40 度。 若果不儘快治理,可能失去知覺,陷入熱中暑狀態。 () 熱中暑是非常危急的症狀,病人陷入昏迷狀態,失去自我保護的反應和功能。 體溫繼續攀升到攝氏 40 度或以上。 因為中央調節體溫的功能出現障礙,不能夠揮發散熱,皮膚會變得潮紅發熱。 若果不立即急救,可能會陷入休克、心臟衰竭或停頓而死亡。 熱中暑可能導致橫紋肌肉溶解,血管內彌漫性凝血,和急性腎臟衰竭等併發症狀,死亡率高達 10% 以上。  

() 高氣溫引發的其它問題 

高溫除卻直接影響身體的運作,更會引發許多其他的故障和健康問題。 近日許多人喜愛到湖泊和水澤涉水游泳,因為水溫提升,微生物和昆蟲滋生,許多人被蚊蟲,水蛭噬咬,導致過敏反應。 水內的微生物亦可能導致腸胃感染。 帶備的食物若果冷藏不足,亦很容易變壞。 在高溫下工作,可能感覺頭昏腦脹,亦較容易出現意外。 因為許多家庭都會啟用電風扇或空調,與及多洗澡和浸水,耗電量和耗水量增加,局部地區可能供不應求。 患有長期病症,例如心肺疾病、糖尿病、肝腎衰竭、精神病的人士,高溫可能導致症狀惡化,需要送院治療,以致救護車和急症室都變得非常繁忙,難以負荷。 猝死的個案亦驟然標升。 

在高溫的環境下,不能夠將孩子和寵物留在車內。 若果有獨居的長者和親屬,每天最少聯絡或探望一次,或幫助將他們移送到較安全的環境。 服用多種藥物的人士,身體的溫度調節功能可能受到影響,要多喝水。 若果感覺不適,嘗試浸或敷冷水降溫,和儘快求助。 確保室內的溫度不會超過攝氏 32 度,若果外間酷熱,關閉門窗,待晚間溫度下降後再打開通氣。 

() 預防高溫症狀 

高體溫症狀大部份可以預防,特別要關顧高危的人士。 例如 4 歲以下的兒童,必須確保環境溫度不會過高和供應足夠水份。 65 歲以上,加上有長期病症的人士,對溫度的感覺和適應能力都可能較為遲頓,保持聯絡,確保他們安全。 長期的精神病患者,可能不能夠適時求助。 需要在外間長時間活動和工作的人士,必需定時休息,補充水份和降溫。 其他高危因素包括藥物的影響,例如去除水份和鹽份的藥物,與及高劑量的鎮靜劑,都會影響溫度調節。 許多喜愛日光浴的人士,在高溫下仍然曝曬,若果因為受到藥物或酒精而昏睡,就可能嚴重曬傷和出現中暑症狀。 

中暑若果導致神智不清和高燒,必須立即開始救治。 在召喚和等待救護車期間,將病人移送到較陰涼通風的安全位置,將衣服解開和開始散熱降溫,例如噴灑冷水和搧風。 若果病人陷入昏迷或劇烈痙攣,讓病人側臥和保持呼吸道暢順,保護頭部和身體,不要因痙攣而碰撞受傷。 神智仍然清醒的高體溫病人,可以提供冷的飲料幫助補充水份和降溫,例如椰子水、稀釋的果汁、或在 500ml 內加進 1/4 茶匙鹽和少量果汁。 

() 嚴重皮膚曬傷 

近日天氣炎熱,陽光普照,紫外光指數近 9 度,但仍然有許多人在沙灘或郊野曝曬。 UVA UVB 兩種紫外光射線,能夠穿透直達皮膚的真皮膚。 皮膚被曬傷,會感覺到灼熱、紅腫和疼痛。 紫外光射更會導致長期的損害、皮膚出現皺紋、乾裂、色素沈積、細胞可能出現基因病變、和影響免疫系統,引發過敏反應。 耳、鼻、口唇和頭皮都可能被曬傷。 眼睛更容易受到損害。 嚴重的曬傷,和高熱灼傷一樣,皮膚可能出現廣泛的水泡和腫脹,細菌和病毒亦可能乘機入侵。 若果曬傷加上有嚴重的中暑症狀,例如高燒、眩暈、頭腦昏亂和缺水,要立即送院治療。

減少皮膚的損害,可以重覆搽上防曬的乳液和乳霜,兒童最好採用含有氧化鋅和氧化鈦粒子,阻隔紫外光的防曬霜。 浸泡海水後必須將鹽份沖洗乾淨再搽上護膚霜。 灼痛的部位可以先用冷敷,再搽上含有蘆薈或黃豆的保濕乳霜。 若果有紅腫、或發炎的徵象,醫生可能會建議用含有抗生素或輕量類固醇的軟膏,控制發炎反應。 皮膚的水泡不要自己戳破,以免增加感染的機會,用乾淨的紗布覆蓋。 在皮膚受損期間,確保不要再度暴曬。 穿著適當的保護衣物和配戴能夠阻隔紫外光的太陽眼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