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6
(一) 正確服用藥物
病人若果不依從醫生的配方指示服藥,因為病情未能夠妥善控制,可能變得嚴重,需要入院治療,對個人健康和醫療體系都會做成負擔。 不依從指示服藥有幾種不同的行為表現: (一) 病人根本就將配方摒棄不顧。 (二) 病人開始服用配方藥物,但又驟然停止。 這類行為通常是因為醫療人員沒有詳細解釋藥物的使用方法和療程。 例如部份病人不懂得怎樣使用氣管噴霧劑,以致被擱置。 (三) 近似青少年的反叛行為,病人自我選擇停止服藥,又或不根據指示隨意服藥,甚至服用過量。 研究顯示半數的病人沒有服用足夠的藥物控制病情。 COVID 疫情阻礙病人外出和親自到訪醫生,服藥不當的情況更加顯著。
改善服藥的習慣和鼓勵依從指示服用,先要病人明白服藥的原因和重要性,儘量簡化服藥的數量和時間。 幫助病人瞭解藥物的性質和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減少對藥物的恐懼。 為他們準備一份服藥的提示時間表,使用定格包裝,或請照顧病人的親屬幫助監察。 將服藥的次數和時間與生活習慣配合。 定期複檢,確定配方供應的藥物數量是否在適當期間內使用完畢;與及量度療效,例如血壓或血糖是否受到控制。 年長的病人可以請社區護士或藥劑師幫助評估。
(二) 知情和默許同意
知情同意的主旨是提供醫療服務的醫務人員在病人接受治療、檢測或手術之前,清楚解釋讓病人充份瞭解診治的程序,容許病人詢問和研討,才決定接受與否。 若果病人拒絕接受醫療程序,亦需要告訴病人可能發生的後果。 醫護人員亦需要確定病人能夠理解提供的資訊,作出明智的決定。 需要知情同意的醫療程序包括大部份的手術、輸血或血液中的成份、麻醉、輻射治療和化療、穿刺檢查、性病和 HIV 篩檢、COVID 的防疫注射。 醫護人員通常要在病人或監護人簽署同意後才能夠安排和進行醫療和診治程序。 若果病人神智不清、或智能嚴重衰退,就需要由法定的監護人或執行人作出決定。 兒童則需要由父母或監護人代為簽署。 例外的情況是當病人遭遇意外或出現危及生命的狀況,醫護人員無法和近親聯絡,就可以在無需同意下立即開始拯救生命的治療程序。
當病人主動來到急症室或診所診治,已經默許同意醫護人員作出例行的檢查和治療。 接受 COVID 疫苗注射,在預約和註冊期間,已經顯示願意接受注射的意向。 衛生局傳遞的回覆訊息,會鼓勵病人參閱提供的疫苗資料,在接種前加深認識。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